美开发碳纳米管高灵敏微型气体传感器
- 来宝网【www.labbase.net】2006年11月11日 0:00 点击:1624
美国伦斯勒工业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材料科学工学系与机械工学系的联合研究小组,日前使用碳纳米管成功开发出了微型气体传感器样品,能够非常灵敏地定量及定性分析大气中的各种气体。
此次的研究内容已刊登在2003年7月10日出版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该传感器结构非常简洁。制作方法是:首先利用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O2(二氧化硅)底板上生成MWCNT(多层碳纳米管)。主要以去年开发的方法为基础。MWCNT的直径约25~30nm,长约30μm,各MWCNT分别以大约50nm的间隔排列。在MWCNT两端加上厚约180μm的绝缘玻璃板,然后再用铝膜覆盖起来,气体传感器即告完成。
利用气体传感器测定周围的气体成分时,以MWCNT端为阳极(+)铝膜端为阴极(-),施加直流电压。在MWCNT顶端,很低的电压就会产生强电场,从而在周围离子化气体中发生介质击穿(Dielectric Breakdown)现象。试验结果显示,发生介质击穿时的电压因气体种类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可以进行定性分析。该产品可分析的气体种类范围很广,甚至还能适用于氩气(Ar)和氦气(He)等惰性气体。另外,介质击穿电压尽管不取决于气体浓度,但已经知道的是所产生的电流值与浓度对数呈正比。这一结果表明能够进行气体的定量分析。
对于开发此传感器的目的,Ajayan和Koratkar作了如下解释:规格方面,小型、轻量,便于便携,不依赖于气温、气压和湿度就能准确地对气体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另有美国媒体评论说:“为了对付恐怖主义,必须要有能够实时测定大气中气体成分和含量的传感器”。
(来源: 来宝网【www.labbase.net】)
此次的研究内容已刊登在2003年7月10日出版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该传感器结构非常简洁。制作方法是:首先利用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O2(二氧化硅)底板上生成MWCNT(多层碳纳米管)。主要以去年开发的方法为基础。MWCNT的直径约25~30nm,长约30μm,各MWCNT分别以大约50nm的间隔排列。在MWCNT两端加上厚约180μm的绝缘玻璃板,然后再用铝膜覆盖起来,气体传感器即告完成。
利用气体传感器测定周围的气体成分时,以MWCNT端为阳极(+)铝膜端为阴极(-),施加直流电压。在MWCNT顶端,很低的电压就会产生强电场,从而在周围离子化气体中发生介质击穿(Dielectric Breakdown)现象。试验结果显示,发生介质击穿时的电压因气体种类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可以进行定性分析。该产品可分析的气体种类范围很广,甚至还能适用于氩气(Ar)和氦气(He)等惰性气体。另外,介质击穿电压尽管不取决于气体浓度,但已经知道的是所产生的电流值与浓度对数呈正比。这一结果表明能够进行气体的定量分析。
对于开发此传感器的目的,Ajayan和Koratkar作了如下解释:规格方面,小型、轻量,便于便携,不依赖于气温、气压和湿度就能准确地对气体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另有美国媒体评论说:“为了对付恐怖主义,必须要有能够实时测定大气中气体成分和含量的传感器”。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http://www.labbase.net,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