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潮:防潮防霉高分子复合材料
- 来宝网【www.labbase.net】2006年11月11日 0:00 点击:1785
化工产品如火药、炸药、起爆药等吸湿性强的材料极易受潮失效;电子仪器及芯板、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受潮易生锈或发生霉菌侵蚀现象。国军标GJB1444—92规定,包装材料的水蒸气渗透率<3g·30d才能满足化工产品对包装材料的防潮性能要求。
防潮包装材料的制作工艺要根据高分子薄膜的内在属性及防潮机理针对性地设计。选用机械强度好、防潮性佳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 薄膜,经真空镀铝后,涂布防潮 性极为优异的PVDC(聚偏二氯乙烯)乳液,制得阻隔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真空镀铝工艺是在高真空状态下,将金属铝加热熔融至蒸发,铝原子凝结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阻隔层———铝层。镀铝工艺要求:真空度不得低于10-3Mpa,以免出现褐色条纹或铝层厚度不均现象;控制好系统张力,开启冷却系统,避免薄膜受热出现拉伸变形;精确控制卷取速度(280~320mmin)、送铝速度(0.4 ~0.7mminΦ2mm 铝丝)及蒸发舟加热电流,以获得较好的铝层厚度(250!!以上)。铝原子将塑料分子链内或分子链间的空隙堵塞,极大地增强了薄膜的阻隔水蒸气性能。
PVDC乳液由偏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经乳液聚合制得。该乳液涂覆于VMBOPP(聚丙烯镀铝)薄膜表面,经塑化、结晶成高阻隔性复合薄膜。涂布工艺要求: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调节乳液的表面张力在40dyn c左右,稀释剂的量不宜太大,防止干燥不好;涂层厚度在2.0~3.0 μm范围,设定好红外干燥源阶梯温度,确保乳液塑化结晶充分;加入少量防粘剂,开启冷却系统,以免薄膜发生粘连;固化室温度设定40~ 45℃范围,固化时间在3 6~48h,使其结晶固化充分,获得优异的阻隔水蒸气性能。经此工艺形成的防潮高分子复合材料,其透湿性能满足国 军标GJB1444—92规定的要求。
精密机械、化工产品、通讯器件、仪器仪表等在运输、使用、存储过程中,在适宜温度、湿度、养分、光线、氧气等环境条件下,极易发生霉菌侵蚀现象。国标GB/T4768—95《防霉包装》规定,防霉包装等级应根据产品抗霉菌侵袭能力、运输、存储所涉及的环境条件、包装件结构、选用包装材料的抗霉性能以及霉菌试验的结果等因素来确定。霉菌试验依据国军标GJB573A—98.305,在规定的温度、湿度、菌种、试验周期来进行。
高分子材料要获得一定的防霉性能,需将防霉性物质如酚类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卤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以一定比例与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 混合,并添加多种助剂,经混炼、塑化、造粒,制得防霉树脂。载体树脂选用防潮性能较好、耐低温、易热封且耐化学品侵蚀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将有机防霉剂如三丁基氯化锡按一定比例(10-25%) 加入LDPE树脂中。助剂的添加要按一定的次序,并充分搅拌均匀。添加剂的选用要注意其协同性、与树脂的相容性及耐久性,且与工艺条件相适应。利用防霉树脂制作防霉高分子复合材料常采用以下两种工艺:
三层(ABC)共挤吹塑—干法复合
将防霉树脂加入A面料斗挤出。该工艺要求:在保证薄膜塑化良好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挤出机各区的加热温度;螺杆转速与加热温度匹配;选择合适的吹胀比、牵引比;B、C面料斗选用机械强度较高、滑爽剂含量较少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要注意防霉树脂、LDPE、LLDPE三者的MI(熔融指数)要尽可能接近。
此薄膜C面经电晕处理,使其润湿张力大于38dyn/cm2,与外层材料经干法复合。经干法复合工艺制得防霉高分子复合材料,A面作为防霉材料的功能面。
双面(AB)共挤复合
将防霉树脂加入A面料斗挤出。该工艺要求:选择MI值较高(7g/ 10min左右)的防霉树脂;适当调节熔体温度接近粘度,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变质;螺杆转速、加热温度及车速三者相匹配;适当增加熔体压强,增加滤网层数或目数。B面料斗加入牌号为1C7A的涂复级聚乙烯(LDPE) 树脂。被加工材料表面涂布聚氨酯粘合剂,经烘箱干燥后与B面复合。选择合适的含固量及涂布辊,使粘合剂干量在1—2g。其它工艺要求同干法复合。经双面(A B)共挤复合工艺制作的防霉高分子复合材料, A面作为防霉功能面。
防潮防霉高分子包装材料还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才能保证产品在堆码、装卸、运输、存储过程中发生挤压、摩擦、撞击、震动、跌落时不致损伤。故在产品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还要针对性地选用机械强度好的材料与其优化组合,才能增强包装材料的综合性能。
(来源: 来宝网【www.labbase.net】)
防潮包装材料的制作工艺要根据高分子薄膜的内在属性及防潮机理针对性地设计。选用机械强度好、防潮性佳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 薄膜,经真空镀铝后,涂布防潮 性极为优异的PVDC(聚偏二氯乙烯)乳液,制得阻隔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真空镀铝工艺是在高真空状态下,将金属铝加热熔融至蒸发,铝原子凝结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阻隔层———铝层。镀铝工艺要求:真空度不得低于10-3Mpa,以免出现褐色条纹或铝层厚度不均现象;控制好系统张力,开启冷却系统,避免薄膜受热出现拉伸变形;精确控制卷取速度(280~320mmin)、送铝速度(0.4 ~0.7mminΦ2mm 铝丝)及蒸发舟加热电流,以获得较好的铝层厚度(250!!以上)。铝原子将塑料分子链内或分子链间的空隙堵塞,极大地增强了薄膜的阻隔水蒸气性能。
PVDC乳液由偏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经乳液聚合制得。该乳液涂覆于VMBOPP(聚丙烯镀铝)薄膜表面,经塑化、结晶成高阻隔性复合薄膜。涂布工艺要求: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调节乳液的表面张力在40dyn c左右,稀释剂的量不宜太大,防止干燥不好;涂层厚度在2.0~3.0 μm范围,设定好红外干燥源阶梯温度,确保乳液塑化结晶充分;加入少量防粘剂,开启冷却系统,以免薄膜发生粘连;固化室温度设定40~ 45℃范围,固化时间在3 6~48h,使其结晶固化充分,获得优异的阻隔水蒸气性能。经此工艺形成的防潮高分子复合材料,其透湿性能满足国 军标GJB1444—92规定的要求。
精密机械、化工产品、通讯器件、仪器仪表等在运输、使用、存储过程中,在适宜温度、湿度、养分、光线、氧气等环境条件下,极易发生霉菌侵蚀现象。国标GB/T4768—95《防霉包装》规定,防霉包装等级应根据产品抗霉菌侵袭能力、运输、存储所涉及的环境条件、包装件结构、选用包装材料的抗霉性能以及霉菌试验的结果等因素来确定。霉菌试验依据国军标GJB573A—98.305,在规定的温度、湿度、菌种、试验周期来进行。
高分子材料要获得一定的防霉性能,需将防霉性物质如酚类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卤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以一定比例与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 混合,并添加多种助剂,经混炼、塑化、造粒,制得防霉树脂。载体树脂选用防潮性能较好、耐低温、易热封且耐化学品侵蚀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将有机防霉剂如三丁基氯化锡按一定比例(10-25%) 加入LDPE树脂中。助剂的添加要按一定的次序,并充分搅拌均匀。添加剂的选用要注意其协同性、与树脂的相容性及耐久性,且与工艺条件相适应。利用防霉树脂制作防霉高分子复合材料常采用以下两种工艺:
三层(ABC)共挤吹塑—干法复合
将防霉树脂加入A面料斗挤出。该工艺要求:在保证薄膜塑化良好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挤出机各区的加热温度;螺杆转速与加热温度匹配;选择合适的吹胀比、牵引比;B、C面料斗选用机械强度较高、滑爽剂含量较少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要注意防霉树脂、LDPE、LLDPE三者的MI(熔融指数)要尽可能接近。
此薄膜C面经电晕处理,使其润湿张力大于38dyn/cm2,与外层材料经干法复合。经干法复合工艺制得防霉高分子复合材料,A面作为防霉材料的功能面。
双面(AB)共挤复合
将防霉树脂加入A面料斗挤出。该工艺要求:选择MI值较高(7g/ 10min左右)的防霉树脂;适当调节熔体温度接近粘度,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变质;螺杆转速、加热温度及车速三者相匹配;适当增加熔体压强,增加滤网层数或目数。B面料斗加入牌号为1C7A的涂复级聚乙烯(LDPE) 树脂。被加工材料表面涂布聚氨酯粘合剂,经烘箱干燥后与B面复合。选择合适的含固量及涂布辊,使粘合剂干量在1—2g。其它工艺要求同干法复合。经双面(A B)共挤复合工艺制作的防霉高分子复合材料, A面作为防霉功能面。
防潮防霉高分子包装材料还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才能保证产品在堆码、装卸、运输、存储过程中发生挤压、摩擦、撞击、震动、跌落时不致损伤。故在产品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还要针对性地选用机械强度好的材料与其优化组合,才能增强包装材料的综合性能。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http://www.labbase.net,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