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Logo

热门词:生物显微镜 水质分析仪 微波消解 荧光定量PCR 电化学工作站 生物安全柜

现在位置首页>技术资料首页>行业动态>人物>杨晓明:跟病毒赛跑的人

杨晓明:跟病毒赛跑的人

楚天都市报2009年8月12日 18:11 点击:1595

自从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的第六级,武汉生物制品所所长杨晓明就变得异常忙碌,除了日常管理、学生答辩,他还要带着团队与甲流赛跑:利用手中的6支甲流毒株,尽快培养出疫苗,以控制这场硝烟还未散尽的防疫大战。

  这6支毒株,也是一场赛跑的成果。今年5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将于5月27日确定甲流生产用毒株,并委托机构分发的消息。来自国内的十多家资质企业竞标。

  武汉生物制品所成了幸运儿。6月17日,6支甲流生产用毒株抵汉,当日上午就送进实验室进行扩增培养。目前,该所已经完成了毒种库的建立。7月底,将生产出疫苗原液。真正用于人体的疫苗,有望在9月份研制成功。

  两次在全球防疫中领跑

  此情此景,与6年前非典时极为相似。

  2003年5月初,省科技厅启动防治非典科技重点专项,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承担“静脉注射用人SARS免疫球蛋白”,是这一专项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疫苗的原料来自非典康复者的血浆,通过提取康复者的血浆,再分离提纯出专用于杀灭SARS病毒的抗体(免疫球蛋白)。“构想简单,操作却相当艰辛。”为了尽快采集到足够多的康复者血浆,杨晓明和两个同事,一个月跑了近十个省市,跑坏三个汽车轮胎。

  2003年底,世界首支特异性治疗SARS病毒的“静脉注射用人SARS免疫球蛋白”,终于在武汉生物制品所诞生。“在两次全球性疾病防疫中领跑,这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武汉生物制品所一工作人员介绍,这与所长杨晓明的贡献密不可分。

  坚决淘汰落后产品

  2002年秋,杨晓明接到调任通知,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来到武汉。当时武汉生物制品所的情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严重亏损,告状信满天飞,培养的100多个研究生,一个都不愿意留下来。”“饭都吃不上,怎么搞科研?”这位一直从事技术研究的藏族汉子不得不从管理抓起。让普通员工当评委,干部重新竞聘上岗;调整现有产品结构,坚决淘汰滞后于市场的产品;组织销售人员谋划销售策略。

  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尽管遭遇了风雨,但最终还是烧得很成功。人才得到重用,市场销路大增,武汉生物制品所很快扭亏为盈。

  目前,该所各种疫苗年生产能力达1.5亿剂量,其中四个主要疫苗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达70%,连续5年成为国内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中效益最好企业。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http://www.labbase.net,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