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Logo

热门词:生物显微镜 水质分析仪 微波消解 荧光定量PCR 电化学工作站 生物安全柜

现在位置首页>技术资料首页>行业动态>人物>张强医生:体制外执业 为中国医生寻路

张强医生:体制外执业 为中国医生寻路

中国健康界2012年12月10日 13:03 点击:1499

张强医生表示,“如果医务劳动价格低于该有的成本,过度医疗和粗糙医疗是必然产生的,即便是著名三甲医院也难逃其运。而此后果是病人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相信许多善良的医生会纠结痛苦于此。在你教导年轻医生要洁身自好的同时,又不忍心看着他们陷于一种艰难的境地。这是我决定2013年离开体制执业的原因之一。 ”

“2013年,我将离开体制执业,为中国善良优秀的医生们寻找一条新路。”2012年12月9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在新浪微博上公布的这条消息在医疗界激起了强烈反响。

爱画画、会武功的张强医生是医疗界的微博名人,他在新浪微博上拥有粉丝3万余名,在Vlook视频微博上拥有20万名粉丝。几个小时里,他的这条微博已被转载一千多次。

张强在这条微博中还表示,“离开体制,意味着放弃事业单位的编制,放弃约40万的合法年收入,离开已经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团队和同事,经受传统偏见带来的市场和行业挑战。但这一切都会值得,因为于国、于民、于医,都是一条必经之路。于我,则是重新探索自我之旅。”

公立医院医生离开体制并不鲜见,从2012年7月协和医院“回到明朝当医生”(微博名)创业,到10月份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牵手和睦家,医生跳槽、离职和转行等话题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

但张强医生即将探索的或许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他对中国健康界表示,未来将构建一个不同于公立医院的团队,通过体制外多点执业,探索与以往不同的医生工作模式。

“现在,医生可以与3家医院签约,我可以建设自己的团队,集中精力在临床上服务病人。我可能也会签约公立三甲医院或者二级医院,为普通的老百姓也能提供比较好的医疗服务。”张强医生在接受中国健康界采访时表示,“我想,离开体制执业,覆盖的病人会更宽广。”

“我的最终目标是创办一个在血管外科领域,尤其是静脉疾病的诊疗方面,打造国际性的、国内最高水准的开放性诊疗平台。”张强医生说。

在当前医生尚不能自由执业的现实下,这一模式的落地有赖于当前的多点执业政策,“我必须落户于一家机构,再到其他医院申请多点执业,然后建立不同的团队,适应不同的市场。”张强说。

张强表示,他近期将抽时间认真考察三家医疗机构和构建未来的团队。

事实上,张强此次决定早有端倪。早在今年9月,他就曾在微博上表示:“有人问得好,医生的尊严是什么?那我谈我的看法:(1)靠自己技术和劳动所获得的公开合法的收入,养活家人、为国纳税。(2)不做不该做的检查,不开不该用的药。(3)让看你的病人有尊严。医生,你拥有尊严吗?”

在9日的另一条微博中,张强表示,”如果医务劳动价格低于该有的成本,过度医疗和粗糙医疗是必然产生的,即便是著名三甲医院也难逃其运。而此后果是病人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相信许多善良的医生会纠结痛苦于此。在你教导年轻医生要洁身自好的同时,又不忍心看着他们陷于一种艰难的境地。这是我决定2013年离开体制执业的原因之一。“

张强此举无疑带给业内巨大震动。有网友认为,此举会成为中国医疗史标志性事件。”他正值壮年,和@胡大一退休后加盟@北京和睦家医院意义大不一样。“

中国健康界:您离开体制去探索,初衷是什么,酝酿了多长时间?

张强: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好医生,而且能够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服务病人。这个梦想是我在初中的时候就有了。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三个志愿全部都是医学院。

参加工作后,我在邵逸夫医院工作了10年,期间接触了美国医学思维,并接受了美国医生对我的指导,接触了西方医学,也看到了国内的差距。后来就到了另一家医院工作,创办了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当时所在的科室成为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血管外科。

现在,我在上海东方医院已经做了5年,任职科室主任10年,任职主任医师7年。这些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我在想,能不以更好的方式服务于我的病人?

 

但是,这些想法在现有的公立医院体制下,实现起来会有一定瓶颈。虽然目前政府也看到了现有公立医院体制存在的问题,也在着力推动医改,但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也需要医务人员改变自身思维模式,积极投入到医改当中去。我只不过是在这个事情上先走了一步,又放弃了一些自己东西,去”阐释“一些东西,也许会对医改的进程有一定的价值。

中国健康界:公立医院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是您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都有哪些?

张强:现在,以政府主导的医疗模式,其服务对象和标准线基本一致。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病人诊疗需求出现差异化,公立医院显得力不从心。比如说,那些贫穷、没有医保覆盖的病人会感觉到看病很贵,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病人又感觉没有买到比较好、让自己满意的服务。

所以,政府也在鼓励民营资本或外资来建设一些医院,对公立医院的服务做一些补充。这个时候,医院就成为了一个平台,当然需要专业的医生去做这件事。我想,离开体制执业,覆盖的病人会更宽广。

中国健康界:是什么因素促使您最终做出这个决定?

张强:上海卫生局这几年在医改方面的动作和力度都在加强。我是基于对未来医疗模式的预测--医生能否适应这种变化,而且能够尽早体验这种改变、推动医改,这也许是我下决心的重要原因。

中国健康界:这是一条新的探索之路,可能带来的风险您是否考虑过?

张强:一些公立医院的专家离开体制,在职业发展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离开体制后,病人资源和执业的平台在哪里,怎么能让病人和老百姓知道这个新的平台?另外,离开体制后,如何建立服务模式、利用政府资源以及构建团队,这些都是比较大的挑战。

中国健康界:刚才您提到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是否详细谈一谈?

张强:我想,一个好的医疗服务模式标准,第一是病人看病便捷、方便,第二是病人的安全系数要高,第三是病人就医过程要愉悦。

中国健康界:您打算如何实现这种医疗模式?

张强:基于刚才所说的这三点考虑,我们会构建一个不同于公立医院的团队,能够从病人的健康咨询开始,一直到病人出院后随访,都会投入很大精力,会利用目前的互联网资源,能够让病人看病过程中,流程更加顺畅。

中国健康界:这些新建立的团队计划如何与机构合作?

张强:目前的体制外执业其实相当于多点执业--因为现在中国还不能自由执业,开放的只是多点执业。所以,我必须落户于一家机构,再到其他医院申请多点执业,然后建立不同的团队,适应不同的市场。

现在,医生可以与3家医院签约,我可以建设自己的团队,集中精力在临床上服务病人。与公立医院不同的是,我们会更加注重临床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借用高端医院的一些先进的服务模式,整个治疗流程会更加顺畅。这些高端医院的服务模式和治疗技术,实际上可以向下辐射的。对我来说,我可能也会签约公立三甲医院或者二级医院,也能为普通的老百姓提供比较好的医疗服务。

中国健康界:您如何看待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

张强:不管怎样,多点执业放开已经是医疗改革推进的重要举措,未来可能会出现西方国家类似的自由执业模式,我相信这个日子不会太久。

当然,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事业当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这是由中国的体制和老百姓实际的状况决定的。因此,公立医院不会大规模地推进市场化或者医生自由执业,我认为暂时不会这样去做。其中一个原因是:医生的差别非常大,国家法律法规也在探索中。另外,从教育方面来说,体制内医学教育体系,不一定都适合体制外执业。
 

所以,体制外执业是对公立医院很好的一个补充。但两者将来也会出现一定的相互交融。而且体制外执业带来的管理的执业、服务理念,对现有公立医院的医疗模式改变产生促进作用。

现在很多国际基金组织等投资商都看好中国的医疗市场,上海国际医学城也正在建设。事实上,这些环境条件为体制外执业提供了很多发展空间。

【微论】

@刚强胆壮777:我作为张强医生的同事,虽然不忍张强主任的离去,但是我坚信就凭张强主任的智慧与能力,一定会寻找到中国医生自由执业的成功与乐趣。我相信李易主任和周乐今主任的遭遇不会再发生了。

@医药产品经理在线:此举会成为中国医疗史标志性事件。他正值壮年,和@胡大一退休后加盟@北京和睦家医院意义大不一样。

@laser:上海著名心血管专家张强医生放弃40万年薪将走向何方?体制内的医院不做了难道要创业探索医疗改革?公立医院人才外流值得国家有关卫生部门深思。

@飘飘柳叶刀_:支持并祝福!相比胡大一教授,张医生此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执业,希望张医生能探索出优秀医生走向民营(或外资)的正确道路,实现医学理想与物质回报双重目标~

@王飞医生_关注心脏:是有人要先尝试,中国医改早晚会全面巿场化,是不同于现在的市场化,而是监督机制非常健全的巿场化之路,那时我们都将在自由流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请大家记住这条微博。

@mistyle-x:并且呼吁更多的医生加入,同时成立一个正真能代表医生的组织,不沦为单纯的管理工具!历史会给现在的我们正确的评价。

@李草凡:张医生本人和他即将开始的新事业,都充满了号召力!

@雅喜爱快乐堡:走出来,就出来了,就是个选择,真的没有想象那么难。我眼看着@雅宁口腔王-伟宁从体制内辞职之后走的路,体验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挺好的。有两点注意:1是保险接续挺麻烦,要有思想准备,得跑好多趟。2是安抚好家人,别让老人担心。祝福!

@潘岚馨子_Compose:放弃高薪厚禄和名声,离开最好的医院而自己重新开始探索新的道路,几年前就知道大哥有这个想法,没想到真的要实现了。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重重,冲着这份热忱一定支持!

@美國王明濤醫生:希望国家发改委乃至新领导班子看到向张强医生的新的选择,调理好医生、医院、病人、保险之间的关系,让老百姓更方便、满意,医生更能安居乐业。

@丁云生winson:昨天跟一个十年前离开体制的朋友聊天,他说,”说实话,当时离开体制现在想想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如果不离开,则一定后悔,而且会后悔一辈子“。

(来源: 中国健康界    修改于:2012年12月10日 13:05)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http://www.labbase.net,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