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Logo

热门词:生物显微镜 水质分析仪 微波消解 荧光定量PCR 电化学工作站 生物安全柜

现在位置首页>技术资料首页>行业动态>人物>泰坦科技谢应波:检测仪旁的CEO做亿元生意仍感慨实验室里最幸福(图)

泰坦科技谢应波:检测仪旁的CEO做亿元生意仍感慨实验室里最幸福(图)

东方早报2016年7月27日 16:27 点击:1590

2014-1-19

  谢应波在他的实验室。


  
  谢应波的名片夹上印着母校的校训“勤奋求实,励志明德”。

 

  1月14日,蓝天白云,天气甚好。
  
  1,4-苯二硼酸,液质联用检测结果合格,这意味着又一批产品可以上线销售。上海泰坦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应波露出了坦然而自信的笑容。
  
  自行设计和建造实验室
  
  当天上午9点,松江新桥新飞路1500弄66号五楼的实验室内,穿着实验室白大褂的谢应波正在等待检测结果,身旁的液质联用检测仪呼呼地运转着。检测仪上下,放着各式各样的化学品容器盛放甲醛、甲醇、0.25‰甲酸水。
  
  这个实验室和一般的化学实验室不太一样,很干净。实验室的干净有两个原因。一是整幢大楼启用不到3个月,实验室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只具备检测功能。另一个原因则让谢应波引以为傲,这个专业实验室的设计和建造由泰坦科技公司自行完成,里面硬件几乎都是泰坦科技自有品牌,还配备了最先进、最安全的通风系统。
  
  每个实验桌上都有一个艳红色抽气罩,显得有些夸张。“别小看这些颜色。”谢应波说,在实验室里,颜色也是有奥秘的。比如,做化妆品的实验室一般选用白色作为主色,这样看上去干净、放心。而做合成实验等科研的实验室台面则需要选用墨绿或蓝绿这种深色调,因为耐脏,但是这种实验室的配件就需要鲜艳的点缀色,诸如橙色的抽气罩、红色的瓶盖。一则便于拿取东西,更重要的是科研最需要的是创新力,这些亮色可以刺激实验人员的大脑,增加活跃度。这套理论是谢应波带领团队在多年的实验室经历中摸索、梳理出来的,最终运用到了泰坦科技自己出品的实验室硬件中。
  
  泰坦科技公司是谢应波及其团队所创立的公司。泰坦(Titans)源于希腊语,是希腊神话中曾统治世界的古老的神族,这个家族是天穹之神乌拉诺斯和大地女神盖亚的子女,他们曾统治世界。公司取名泰坦是志存高远的,从2007年的40万元注册资金到2013年销售额破2亿元。目前,泰坦科技股改完成,准备上市。如今,上海泰坦公司的产品已分为高端试剂、通用试剂、分析试剂、实验耗材、仪器仪表、安全防护、实验室建设和科研信息化软件八大业务板块,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化学、精细化工、食品日化、分析检测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与服务。
  
  拿着1,4-苯二硼酸的检测结果,谢应波脱下白大褂快速走出实验室。平头、黑框眼镜,身材不高,穿一件灰绿色冲锋衣,待人极为热情。言行中,重庆人特有的直率奔放显露无遗。现在,身为董事长的谢应波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公司内部管理和部署公司战略上。但他每周总有那么一两天会呆在实验室,走走、看看或者操作一番。如果遇到重大项目,他甚至还会每天泡在实验室。“在实验室盯着才觉得放心。”
  
  谢应波说,无论做科研还是企业都要有游戏般的心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不要看短期单一的得失,对待结果要有游戏一般的心态。”
  
  整个采访过程中,谢应波谦和、低调,叙述整个创业过程他很少用“我”,绝大部分时候用“我们”也就是泰坦公司6个创始人的团队。他说,他们分工不同,作用都是一样的。不过,泰坦创始人之一的许峰源说,谢应波绝对是这个团队的核心。
  
  唯一几次用“我”表达是谢应波说他自己像郭广昌,“都是平头,创业团队都是校友,哈哈。”谢应波摸了摸脑袋,笑得爽朗大气。在谢应波看来,成功并非单纯取决于努力,更重要的是平台。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良好的创新环境、集聚的科技资源、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有效落实的科技政策,让他和泰坦有机会实现梦想。
  
  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为科研人员提供尽可能专业的服务,让他们安心专心科研,这就是谢应波现在全部的梦想。
  
  接受订单赚得第一桶金
  
  6年前的2008年,也是在这样的冬日。阳光明媚,谢应波和同伴终日呆在实验室,动辄十五六个小时。“那时候(对累)没什么感觉,日子很简单,觉得(呆在实验室)是幸福的事情。”窗外的阳光照在脸上,谢应波微微眯起眼睛,回忆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那年冬末春初,泰坦公司接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世界500强的诺华公司要求制作1千克某硼酸分子,出价15万元,成本估计在8万元左右,利润近50%。
  
  这个硼酸分子,谢应波及团队曾经做出来过,但是小剂量的,每次合成1至2克。是否能放大,成功率有多少?这些都是未知数!经团队讨论后,决定试一试,“8万元能养活我们6个人很长一段时间”。那时候,泰坦公司刚刚成立不到半年。办公场地位于钦州路100号的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在1103室,享受到孵化器半年免租金,之后租金减半的优惠政策。”谢应波说,“4个合租的办公桌和几台新买的电脑几乎就是泰坦公司的全部。之后一路上,我们又享受到创新资金、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培育企业等市科委多项科技政策的扶持。”
  
  华理科技园则是谢应波常去的地方,那里有众多的实验室。不过,没有一个属于谢应波和泰坦。“我们四处租小公司的实验室用,一般300元一天,如果用的仪器多会加价到500元。”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实验室,开发出更多的产品,谢应波每天早晨7点多到实验室,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
  
  某硼酸分子的制作流程需要超过一周的时间。第一次小剂量的尝试成功了,谢应波决定放大实验效果,一次制作500克。“我们4个人轮换着没日没夜地实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化学实验需要随时关注分子反应情况。第三天,第一阶段的分子出来了,成功。继续第二阶段,6天后,第二阶段的小分子出来了,但纯度不够。“那时候很担心,纯度不够意味着失败的可能性增加”,因此第三阶段的实验,谢应波很忐忑。埋头于各种数据、各类试管,熬了两个通宵后,反应釜里出现了色泽、形状均匀的晶体。“那一刻简直高兴得飞起来”,谢应波神采飞扬一如当年。第二天,将晶体送检,确实是某硼酸小分子。
  
  东西是做对了,不过纯度却不够,杂质偏多。诺华这样的大公司对品质要求很严格,稍微不合格都无法拿到钱。再熬两天,运用“过柱子”(一种提纯方式)的方式纯化成功。“那笔订单赚了8万元,对那时的我们来讲,绝对是巨款。”谢应波说,更重要的是,从那时候起,诺华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而且至今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那年,6个来自外地的创始人都没有回家,是在实验室度过了春节。“大家忙得连大年三十都给忘了。”谢应波笑了起来,“那天还是外面的爆竹声把我们给弄醒了,要不然,我们还真不知道何时才会从工作中走出来呢。”
  
  自封为“龙骑士”
  
  谢应波的名片上有一个金光闪闪的骑士图案。他说,在公司只有21个人才能印上这样的骑士图案。
  
  他自封为“龙骑士”,为梦想而生。在泰坦公司,只有2人拥有这样的称号。龙骑士之下,是为变革而活的圣骑士,仅有4人;接下来是为荣誉而战的准骑士,有15人。骑士精神蕴含着谦恭、英勇,为理想和荣誉牺牲的豪爽。谢应波的骑士情结还不止于此,他为公司设计的墙报上将泰坦经历誉为泰坦征途,核心成员誉为骑士兵团。在朋友眼里,谢应波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骑士。“我觉得他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因为专注、敢于接受挑战、不怕苦。”许峰源说。
  
  2001年,从重庆农村走出来的谢应波考上了华东理工大学。家境并不宽裕,谢应波在上学期间就开始了他的勤工助学生活。“当同学们还在伸手问父母要零用钱,当朋友们还在为今天去哪唱歌,明天去哪逛街烦恼时,我已经可以自己支付在大学里的学费和生活费了。”每天下午3点后,结束了一天课程的谢应波看着身边同学三三两两结伴外出,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可那也没办法,既然上天没有为我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我只能靠自己去改变,我要靠自己的能力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于是,每天出现在学校勤工助学部的管理办,成了谢应波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校的超市、书报亭、图书馆等公共区域都是由校内的学生来参与管理,而我的工作就是负责调配和管理学校勤工助学学生们的工作安排。”就这样,谢应波一干就是整整4个年头,风雨无阻。而这也在无形之中磨练了他的毅力,同时也使谢应波比同龄人看起来显得更加成熟、稳重。
  
  本科毕业后的他考上了学校的硕博连读。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谢应波看到了大学生创业比赛的招募广告。“我觉得挺有意思,也想看看自己的实力到底如何,于是和其他6名同学商量后就报名了。”这一次,谢应波团队捧回了金奖。此后,再次参加全国大赛,获得银奖。两个沉甸甸的奖杯将创业的种子播进了谢应波的心里。“比赛毕竟是假的,真干一场会如何”,创业的种子在心里发了芽。2007年,还在攻读博士的谢应波决定创业。
  
  2007年10月18日,泰坦公司注册成立,起步阶段获得了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分基金会资助的20万元。包括谢应波在内的6个创始人筹集了10万元,这几乎是他们可以筹到的最大金额。“团队中的成员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家境并不宽裕,毕业之后,为了节省开支,我们6个人还是挤在了华东理工大学的学校宿舍。”谢应波说,夏天,寝室里没有空调,工作忙累了,就会轮流拿冷水拖地降温。2007年底,泰坦公司的销售额仅有3000元。对于技术出身的谢应波来讲,唯一能做的就是开发产品,无论有没有生意。于是,还在读博的谢应波在学校和租的实验室之间来回奔波。实验服、面罩、防护镜,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从此以后,谢应波唯一的娱乐运动也几乎没有了。谢应波说,2008年的时候,他10公里仅用42分钟就跑完了,平推能举80公斤,但现在根本跑不动了。
  
  2008年年底,泰坦公司做出了200种左右的化合物分子,销售额近200万元,收支基本持平。“那时候2个创始人全职做,每个月工资1500元,其余4人兼职做,没有工资的”。这让谢应波看到了希望也意识到了困境,于是开始谋划做品牌。
  
  “adamas-beta”成为泰坦的第一个品牌。adamas源于希腊语,是钻石的意思。谢应波说,当时用这个名字主要是为了走向国际化。当然,里面也隐含着谢应波的热血梦想,那就是走向世界,泰坦也想成为中国科学服务首席提供商。2009年,品牌项目启动,却没有资金。向银行贷款是谢应波最初想到的办法,“那时候,我们一天会跑上3到4家银行,为的就是能够获得更多周转资金,可银行原本答应好的,但回头一看我们都没有房产抵押,也就没了回音”。最后,通过各种渠道,2010年初,泰坦从接力基金成功融资150万元,同时也获得了上海市科委创新资金项目资助。这为谢应波和泰坦打开了另一扇门。“adamas-beta”、“general-regeant”等一系列自主品牌开始走向市场,并最终获得业界认可。
  
  整合平台实现公司转型
  
  2011年,谢应波迎来了转型。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从操作加研究型转变为了研究加布局型。此前,谢应波几乎每天都去实验室,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新产品、新小分子的研发上。自从2009年,泰坦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后,这样的趋势越加强烈。
  
  2010年底,泰坦销售额近2000万元,拥有近3000种科研现货产品,人员也扩展到了40人。但是,泰坦还和当时众多的中小化工企业一样,主要做化学试剂。
  
  这时候,谢应波敏锐意识到,按照这个模式,泰坦走到了顶峰。在进行大规模的国际调研后,谢应波发现我国几乎没有研发服务业,也就是专门为科学家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公司。在美国,研发服务业的上市公司不少于10家,规模最大的“ThermoFisherScientific”年销售额超过180亿美元;日本也有2家,规模最大的销售额达65亿元人民币。而我国,做这样整体服务的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都没有。这让他看到了发展的新途径。
  
  2011年初,在成功融资1500万元以后,谢应波个人开始转型。“我依然主管研发,但工作重心从实验室转到内部经营”,新注入的资金可以招聘大量的专业科研人员,这让谢应波放心走出实验室。
  
  在谢应波看来,成功的科研成果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得到市场的认可。为此,在他主事下的泰坦开始整合产品,接受科研人员实验室的成果,并帮助推向市场。
  
  “比如大学实验室里面研究出来的一些小分子,我们花钱买过来或者和他们合作,通过泰坦的平台去寻找是否有市场需求,或者再次结合成新的小分子,进入市场。”谢应波说,这可以成为“创新接力”,有助于科学家新成果快速进入市场,了解新用途,能有效提升产业链的成果转化效率。
  
  事实证明,谢应波的看法是正确的。此后两年,泰坦迅速发展壮大,整合了信息化、网络销售等跨专业平台,至今销售额超过2亿元,已经成为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企业。而今,谢应波更多的工作在于制定公司大战略、定期查看国内化学科研论文、在电脑上使用软件画出新分子的结构图。实验室去得少了,但对实验室的喜爱丝毫不减。
  
  这一年,谢应波在上海扎根,买了房,和相识10年的妻子共结连理,第二年喜得贵子。午饭,在三楼办公室旁的茶室,简单的盒饭。泰坦创始人之一的许峰源说,谢应波太忙了,基本没时间陪儿子,儿子都不让他抱。据说,有一次谢应波心血来潮说要抱抱16个月大的儿子,结果儿子看了看谢应波,默默地走开了。“太忙了,等公司上了轨道可能会好些,还好我儿子争气,从没生过病。”谢应波听着许峰源的调侃,立即笑着回应。回头,看见书架上的一盆兰花,谢应波喜滋滋地拿起来,“看见没有,快开花了。”
  

  人物访谈:个人的努力虽然重要但成功主要还靠平台
  
  早报:很多人感觉,作为从科研工作者成功转型企业家,你一路走来似乎很顺?
  
  谢应波:(笑了起来)这个怎么说,只是别人觉得顺而已。
  
  早报:你中途有想过放弃,觉得做不下去吗?
  
  谢应波:放弃嘛,肯定有。但都是一瞬间的事情,情绪过后,继续做。
  
  早报:据说刚开始,你们每天泡在实验室的时间超过15个小时。
  
  谢应波:是呀,2006年开始早晨7点多到晚上十一二点也是常有的事情,还经常熬通宵。
  
  “心态不同了”
  
  早报:你觉得是那时整天泡在实验室里的时候好,还是现在更好?
  
  谢应波:很难比较,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心态。
  
  比如当年创业的时候,我和两个伙伴拿着10万元钱去银行,一路上担心得很,就怕掉了或者出什么问题;但是现在100万元都不会那么紧张。经历的事情多了,心理承受度和感受也就不一样了。
  
  以前一起在实验室很快乐,也有难处,不知道能不能做成;现在在这里(办公室),也有很开心的时候,但压力更大。现在要对那么多人负责,压力很大。
  
  不过,现在有一个不好,身体不行了。以前读博的时候,2006、2007年,我跑10公里42分钟,现在根本跑不动;平推以前可以80公斤,现在……(说着,谢应波自己都摇摇头笑了起来)
  
  “科研成果要能够转化”
  
  早报:在科技创业上,你是成功者。你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有什么看法?
  
  谢应波:我觉得单纯埋头研究不行,至少你要知道自己研究的东西的价值在哪里,能为哪个行业、哪些人服务,这样的科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中国对于科技的投入几年前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却没有核心的科学技术,当然,这有体制原因,领导层也已经意识到了。科研成果一定要能通过市场考验,无论发表多少论文,如何在世界领先,最重要的是能够转化、能够造福和方便一部分人、一部分行业。
  
  “主要还是平台”
  
  早报:你觉得你的成功缘于努力还是运气?
  
  谢应波:我觉得个人的努力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关键。现在的社会,靠一个人单纯的努力很难成功,主要还是平台。
  
  打个比方,金丝楠木和泥,价值高低显而易见。但是如果金丝楠木做成板凳,你就会坐着它;泥塑成菩萨,人就会去跪拜它。这就是平台不一样,发挥的作用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上海的氛围、政策以及我的团队都给了我很好的发展平台。
  
  同样,我希望泰坦也能给中国乃至世界的科研团队提供这样的平台。
  
  (记者 李燕)

(来源: 东方早报)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http://www.labbase.net,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