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Logo

热门词:生物显微镜 水质分析仪 微波消解 荧光定量PCR 电化学工作站 生物安全柜

现在位置首页>技术资料首页>行业动态>行业动态>对标菲鹏、诺唯赞!发行价106.19元/股,又一原料企业即日上市!

对标菲鹏、诺唯赞!发行价106.19元/股,又一原料企业即日上市!

互联网2022年9月21日 4:48 点击:6507

50.06倍PE!

募集15亿,又一生命科学上游企业即将IPO!

这也将是科创板迎来的国内mRNA原料酶第一股!


近岸蛋白(688137.SH)披露发行公告,发行价格确定为106.19元/股,发行日期2022年9月20日(T日),按发行前总股本计算发行市盈率为37.54倍,按发行后总股本计算发行市盈率为50.06倍,公司所属行业为“M73研究和试验发展”。

据小编推测,近岸蛋白昨日打新股申购,按照常规操作,一般中签后一周内就能正式敲钟上市。
1.png
来源:近岸蛋白上市公告书、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截至2022年9月15日(T-3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M73 研究和试验发展”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49.04倍。本次发行价格高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发行人所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平均静态市盈率。
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乘上新冠疫苗快车赛道起飞的企业不在少数,下周即将申购的科创板新股近岸蛋白就是其中一家。招股书披露,近岸蛋白耕重组蛋白行业十余年,主营业务为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此外,近岸蛋白还是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的上游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可应用于生物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体外诊断、mRNA疫苗药物、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
招股书披露,2018年和2019年,近岸蛋白营业收入还不到4000万元,且处于亏损状态,但到了2020年疫情暴发后,业绩出现了暴增,营收翻了4倍至1.8亿元,净利润也大幅扭亏为盈,2021年净利润在实现盈利基础上同比增长了79.42%。在2020年和2021年,公司的新冠相关业务收入分别为11319.67万元、25567.13万元,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62.98%、74.80%,而在2019年时,近岸蛋白还无新冠相关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也只有3557.43万元。
那么,近岸蛋白所属的细分赛道为何?
该赛道的核心玩家又有哪些?
近岸蛋白的财务情况又如何?
请看研报:
一、近岸蛋白,专注于重组蛋白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重组蛋白应用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公司作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的上游供应商,致力于为下游客户提供及时、稳定、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助力全球生物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技术与产品创新升级。
2.png
来源:近岸蛋白官网、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朱化星,朱化星通过持有上海欣百诺、苏州帆岸、苏州捌岸、苏州玫岸股份,间接持有公司29.15%股份;朱化星通过与邹方平、赵玉剑、李桂云、王英明、林永强、严明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实际控制公司控股股东上海欣百诺,并通过担任苏州帆岸、苏州捌岸、苏州玫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合计拥有公司71.24%股份的表决权。同时,朱化星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此外,上海欣百诺的持股比例为57.67%。报告期内,上海欣百诺始终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存在由关联方上海欣百诺及惠和生物代垫员工工资、房租及原材料采购费用等费用的内部控制不规范情形。
3.png
来源:近岸蛋白招股书、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可应用于生物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体外诊断、mRNA 疫苗药物等诸多领域。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及技术开发积累,公司综合了23 项核心技术搭建了公司技术平台。公司打破传统蛋白设计理念,实现定向进化蛋白质性能,根据客户需求研发生产出高性能抗体及符合药企质量体系生产要求的酶及试剂。同时,公司建立了规模化生产平台,突破了相关产品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的瓶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经推出了2,900 余种靶点及因子类蛋白产品、60 余种重组抗体产品,500 余种酶及试剂产品。
公司深耕重组蛋白行业十余年,为包括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在内的数千家企业与科研机构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凭借公司在业界树立的良好口碑,公司与罗氏、恒瑞医药、沃森生物、艾博生物、雅培、万孚生物、明德生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助力全球生物医药企业和体外诊断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公司高度关注行业前沿研究,为广大科研单位提供产品与技术支持,帮助生命科学研究顺利进行。
4.png
来源:近岸蛋白招股书、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其中,由于mRNA疫苗药物行业发展迅速,近岸蛋白对其进行了重点布局,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根据Frost&Sullivan 数据,mRNA 最早是在1961 年被发现,由于其稳定性较低,mRNA 药物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mRNA 体外合成与递送技术的不断成熟,mRNA 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大幅提高,mRNA 应用得以快速发展。
mRNA 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技术平台得到广泛应用,包括传染病预防、肿瘤免疫治疗、蛋白替代疗法等。目前国际领先的mRNA 疫苗企业Moderna、BioNTech 已有mRNA 疫苗上市。近年来,国内mRNA 疫苗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以沃森生物、艾博生物、丽凡达生物等医药企业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开始重点布局mRNA 疫苗药物领域。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mRNA 疫苗药物行业在国内蓬勃发展。根据上市公司公告, 君实生物 、康泰生物 、恒瑞医药、康希诺、康华生物等诸多国内上市公司均通过自主/合作研发的方式进行mRNA 疫苗药物及相关产业链布局,覆盖领域包含了新型冠状病毒、带状疱疹、狂犬病、流感、结核、肿瘤等多个领域的疫苗及药物。相关产业在资本注入下蓬勃发展。
近岸蛋白在国内mRNA 原料酶供应链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已经具备mRNA 原料酶规模化生产能力。根据Frost&Sullivan 数据,公司在国内mRNA原料酶及试剂市场国内厂家排名第一,2021 年度已经占据国内市场39.80%的市场份额。
公司于2013年开始布局mRNA 原料酶的发展,在新冠疫情的推动下,公司于2020年正式实现mRNA 原料酶的规模化生产。公司在该领域的客户覆盖范围广泛,截至2022年5月15日,向沃森生物、艾博生物、丽凡达生物、斯微生物等60余家疫苗药物生产客户提供mRNA 原料酶及试剂,其中沃森生物系公司mRNA 原料酶及试剂主要客户,沃森生物系公司mRNA 原料酶及试剂的主要客户,2021 年度公司对其销售mRNA 原料酶及试剂为12,243.80 万元,占公司当期mRNA 原料酶及试剂收入比例约为95%。公司于2021 年10 月8 日与沃森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于2022 年2 月16 日与丽凡达生物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保沃森生物、丽凡达生物未来mRNA 研发及生产所需原料的质量需求和供货需求。同时,公司向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课题研究组提供相关产品,推动mRNA 疫苗药物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
在mRNA、分子诊断等具体应用方向,公司建立了对应的应用技术平台,将酶及试剂产品在终端应用平台上进行测试和优化。具体工艺流程图如下:
5.png
来源:近岸蛋白招股书、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二、所属细分赛道,未来五年有望超300亿规模
重组蛋白产业链由上游生物制品原料、原辅料、包装材料、耗材及设备供应商中游生物科研试剂生产商及下游客户群体组成,下游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开发、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诊断试剂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与生产等。
6.png
来源:Frost&Sullivan、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重组蛋白的用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导向的科研机构或高校实验室,另一类则是工业用户,包含以研发为核心的制药企业、疫苗生产企业以及为医院、体检中心、独立实验室、血站、疾控中心等提供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商。
7.png
来源:Frost&Sullivan、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重组蛋白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Frost&Sullivan关于全球重组蛋白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全球重组蛋白市场从2015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9.0%,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8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4.1%。
8.png
来源:Frost&Sullivan、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随着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重组蛋白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根据Frost&Sullivan关于国内重组蛋白的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国内重组蛋白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1亿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的145.4亿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3.3%,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7.7亿人民币,2020年至202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8.4%。
9.png
来源:Frost&Sullivan、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全球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长期由国外品牌占据。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 年全球重组蛋白试剂市场由进口品牌领跑, 第一和第二名分别为R&DSystems和PeproTech,国内企业在重组蛋白产品技术、质量和规模等方面与国外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生物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进步显著,涌现了一些技术先进、具有竞争力的国内重组蛋白厂商。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近岸蛋白、义翘神州、百普赛斯3家主要国产厂商已经占据国内市场20.30%的份额。
此外,国内生物制药、基因与细胞治疗、体外诊断、mRNA疫苗等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为重组蛋白国产替代创造良机。随着科学研究、生物药行业的发展及精准医疗的兴起,科研机构、生物医药和诊断企业对于重组蛋白质量的要求显著提升,倾向于选择性能优异、质量稳定的重组蛋白,降低药物研发及生产的失败率。产品质量高、品牌影响力强的重组蛋白原料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将获得市场认可并得到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重组蛋白行业作为上述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也受到大量投资者的关注,部分企业已经获得资本助力,同行业公司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诺唯赞均已经完成上市发行。随着社会资本对生命基础科学研究和生物原料的重视,重组蛋白行业在资本加持下也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三、近岸生物受益疫情实现快速增长
2019-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98.32 万元、17,984.10 万元及34,189.59 万元, 持续增长;其中, 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557.43 万元、17,973.38 万元及34,178.88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86%、99.94%及99.97%,主营业务突出。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自2020年起由亏转盈,同比增长1077.21%。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主要系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新冠检测试剂原料产品销售大规模增加;二是mRNA 疫苗行业迎来市场机遇,推动公司mRNA 疫苗原料产品销售大规模增加;三是除上述两类产品外,公司其他重组蛋白产品保持稳定增长。
0.png
来源:iFind、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2019-2021年,公司重组蛋白产品包括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三项业务。其中,靶点及因子类蛋白产品毛利率分别为82.61%、93.95%及85.47%,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毛利贡献度在逐步降低,报告期内分别为60.63%、48.23%及15.20%;重组抗体业务的毛利贡献度和毛利率均大幅增加;酶及试剂业务的毛利率呈上升趋势但毛利贡献度呈波动趋势,2021 年度毛利贡献度增加至44.15%。
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原因系以下几个方面:①2019 年度,公司的收入水平较低,房租、折旧等固定成本较高导致公司业务整体毛利率较低;②公司在主营业务内容、产品结构方面与可比公司存在差异;③公司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新收入准则,将产品销售过程中物流包装费改为在主营业务成本中核算,不在销售费用中列示。
11.png
来源:iFind、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2020 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2019 年度增长14,415.95 万元,主要系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公司新冠相关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其中:①2020年及2021年,公司新冠诊断抗体实现收入5,401.80万元及11,975.94 万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30.05%及35.04%。公司新冠诊断抗体主要客户为艾康生物及雅培集团;② 2020 年及2021 年,公司新冠诊断抗原实现收入5,567.11万元及602.76万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30.97%及1.76%。随着国内外疫情的发展及疫苗普及率的提高,新冠诊断抗原的市场需求下降,且未来收入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2019-2021年,公司非新冠相关业务分别实现收入3,557.43万元、6,653.71万元、8,611.75万元,公司mRNA 原料酶及试剂分别实现收入0.00万元、288.58万元、12,934.16万元。剔除新冠影响后,公司主营业务仍处于稳定增长趋势。
四、募集15亿元,拟用于产业化项目等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与公司主营业务以及核心技术联系密切,是从公司战略角度出发,对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的全面扩展和深化,有利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全部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下一步发展战略展开——①诊断核心原料及创新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③补充流动资金。
12.png
来源:近岸蛋白招股书、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其中,最受关注的为诊断核心原料及创新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西路北侧,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0,000.00m2(45 亩),总建筑面积为54,160.00m2。本项目的建设期为36 个月,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年产诊断核心原料10,280克、创新诊断试剂450克。项目拟采用公司现有成熟、先进的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产品生产,新增设备共计403台(套)。
其次为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上海市金山工业区金工生物标准产业园B 区金争路855 弄5 号2 幢一层。本项目的建设期为3 年,本项目拟租用办公楼2,000.00m2 用于研发中心建设,增加现有研发场地面积,购置研发、试验及检测设备共计284 台(套),新增研发总监4 人、高级研究员14 人,其他研发人员232 人。
五、思考与总结
近年来,受益于国内生物制药等行业蓬勃发展以及疫情等影响,生命科学上游得到了快速发展,该赛道已经跑出来多家上市公司,包括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诺唯赞、近岸蛋白,以及已经过会多日等待注册中的菲鹏生物等,但该赛道“天花板”也较为明显,未来产业链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比如菲鹏生物不断的向下游渗透,以及下游大客户的迈瑞医疗并购上游海肽生物等,都是最好的例证,相信随着核心玩家的逐步上市,未来在横向产品线SKU的增加,以及纵向的一体化收并购上,一定会有所突破,具备这样特征的企业业绩“天花板”也必将随之提高,更加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来源: 互联网)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http://www.labbase.net,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