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环境转归及分布
-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15年1月12日 18:24 点击:1464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环境转归及分布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高工--18933946343
尽管已经积累了很多资料,但多类二恶英化学物质的环境转归及分布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对二苯并二恶英/呋喃而言,在土壤,底泥,水体和空气(可能)的二苯并二恶英/呋喃由于它们的高脂溶性和低水溶性,主要与微粒或有机物结合。它们一旦与微粒发生结合,就很少发生挥发或被过滤除去。一份对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在气/微粒相分布的研究资料显示,高氯代同系物(如六和七氯代物)主要分布于微粒相;而低氯代同系物(如四和五氯代物)则更显著地分布于气相(虽然不为主要),这与Bidlemam(1988)的气/微粒相理论分布模式是一致的。已有资料表明,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在很多环境条件下相当地稳定,尤其是四和更高氯代的同系物,可在环境中存在数十年之久。它们在环境中唯一发生的显著转化过程,就是那些在气相或土-气或水-气交界面的未与微粒结合的物质发生的光解反应。溴代物能更显著的发生光解。进入大气的二苯并二恶英/呋喃或者通过光解去除,或者发生干或湿沉降。虽然在土壤中的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有小部分会挥发,但它们主要的转归还是或者吸附于土壤存在于接近土壤表层的部位,或者由于土壤层的破坏而进入水体,或者吸附于微粒重新悬浮于空气。进入水体的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主要吸附沉积于底泥中。环境中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的最终归宿是水体底泥。
关于类二恶英多氯联苯的环境转归资料目前还不多,但根据类二恶英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及它们在环境中广泛持续存在的资料,表明多氯联苯可能主要与土壤和底泥结合,并且对热和化学反应十分稳定。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多氯联苯可通过挥发而进入空气,并且通过气体的运动而进行迁移。大气中的多氯联苯随后会再次沉积回土壤或水体。在水体中的多氯联苯可通过底泥的运输而发生扩散。这些过程虽然进行缓慢,但能解释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光降解为低氯代同系物后,进行缓慢的需氧或厌氧生物降解是多氯联苯转化的主要途径。多溴联苯环境分布及转归与多氯联苯类似。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分布由于分析方法的限制,大规模的监测没有进行,只有一些单个点的数据,资料很不完善。对于人群暴露的资料,可见表1。
Table 1. Background PCDD and PCDF levels in human tissures
Abbreviations: PCD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PCD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
Data are expressed as average parts per trillion relative to lipid content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http://www.labbase.net,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