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Logo

热门词:生物显微镜 水质分析仪 微波消解 荧光定量PCR 电化学工作站 生物安全柜

现在位置首页>技术资料首页>行业动态>新品动态>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二噁英检测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二噁英检测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14年11月7日 13:50 点击:1507

美国较早开展二恶英检测研究,现已制定出一系列的检测标准。欧洲和日本也相继研究和制定了二恶英检测标准方法。我国目前正处于二恶英基础研究的起步阶段,尚未提出相关检测标准和方法,因此亟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二恶英检测方法和体系。

  2二恶英检测方法

  2.1化学仪器分析方法

  在200余种异构体中分离出17种有明显毒性的二恶英,分别测定其浓度或含量。将浓度或含量乘以每种二恶英的毒性因子(TEF)就可以得到总毒性当量(TEQ)。该方法的一般程序包括采样、提取、净化、定性定量。

  2.1.1 采样

  样品的取样量由样品类型、污染水平和方法的检测限而定。各国对采样程序都单独编制了标准方法。

  2.1.2 提取

  为了测定提取净化效率和校正分析丢失,首先加入17种13C-PCDD/Fs采样内标和37Cl-2,3,7,8-TCDD净化内标。溶剂选择和提取步骤取决于样品类型和净化方法,如在处理废弃物焚烧飞灰时溶剂选取石油醚/甲苯/二氯甲苯,在处理脂肪样品时溶剂选取二氯甲烷/己烷。提取步骤一般包括溶解、振荡、混匀和萃取。索氏萃取是传统的提取方法,广泛应用于检测飞灰、鱼、牛乳和脂肪组织样品中的二恶英。目前,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SFE)、加压加热型的高速溶剂萃取装置(ASE)和微波萃取方法也用于提取样品中的二恶英,并有大量对比实验证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3,4]。

  2.1.3 净化

  为了除去大量干扰物质,目前大多采用色谱法进行净化。色谱法通常将分配处理柱和色谱柱串联使用,包括酸或碱处理、硅胶柱、氧化铝柱、佛罗里柱和活性炭柱的二次净化,具体操作因样品类型和基质性质而异。目前,一些实验室正在开发一次性多层柱(如微型氧化铝柱)和HPLC净化方法来简化净化过程。净化后要加入15种13C-PCDD/Fs定量内标和2个13C标记的用于确定色谱保留时间的内标[5]。

  2.1.4定性定量

  通常定性检测采用2类不同极性的色谱柱。首先用非极性或弱极性固定相将氯原子取代数相同的二恶英化合物分为1组,然后用极性固定相分离其中的异构体,最后通过对17种标记的和未标记的标准样品实施比较,获取保留时间。定量检测主要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技术(SIM),以13C稳定同位素为内标,根据测量目的用质量校正程序校正质谱模式、分辨率(M/?M=10,000以上,10%谷峰)等,并储存质量校正结果。对氯不同取代程度的异构体分别定量。仪器可选择高分辨质谱仪(HRMS)、四级杆低分辨质谱仪(LRMS)。

  2.2生物学检测方法

  目前建立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均是通过对Ah受体活化程度的测定来间接表达二恶英的TEQ。

  2.2.1 EROD细胞培养法

  二恶英与Ah受体结合活化后,被Ah受体核转位因子(ARNT)转移到细胞核内,活化的核内基因是特异性DNA片段即二恶英响应因子(DRE)。启动发挥毒性的基因并增加其转录,从而激活EROD酶的活性。所以通过测定EROD酶的活性,可以了解二恶英激活Ah受体的能力,进而获得测试样品中二恶英的TEQ[6]。

  2.2.2萤光素酶方法

  该方法是将萤火虫萤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结合到控制转录的DRE上,制备成质粒载体并转染H4IIE大白鼠肝癌细胞系(含Ah受体传导途径的各个部件)。以此构成的CALUX系统萤光素酶诱导活性与二恶英的毒性系数相对应,最终测定的结果也是TEQ[6]。

  2.2.3 EIA酶免疫方法

  该方法是根据鼠单克隆抗体DD3与二恶英结合的特点而建立的竞争抑制酶免疫方法。使用酶竞争配合物(HRP)和样品中二恶英共同竞争有限的DD3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位点,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2,3,7,8-TCDD为标准物质,作出2,3,7,8-TCDD标样与对应样品的剂量-效应曲线,样品中二恶英毒性强度以计算出的TCDD毒性等价浓度间接表示。最终通过测定DD3与HRP螯合物的荧光强度来获取二恶英的TEQ。螯合物的荧光强度与二恶英的TEQ成反比[7]。

  2.2.4 DELFIA荧光免疫法

  DELFIA(Dissociation-enhancement Lanthanide Fluoro Immunoassay)法属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该方法利用生物基因技术选择出合适的抗原键合铕离子与样品中二恶英竞争单克隆抗体,待免疫反应完全后加入荧光增强液,使铕离子从抗原中解离下来,进入增强液,形成胶束,高效地发出荧光。螯合物最终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分析,其荧光强度与二恶英的TEQ成反比[8]。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为您们分析服务-  18933946343

(来源: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修改于:2014年11月7日 14:32)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http://www.labbase.net,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