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Logo

热门词:生物显微镜 水质分析仪 微波消解 荧光定量PCR 电化学工作站 生物安全柜

现在位置首页>技术资料首页>产品信息>操作使用>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互联网2008年1月21日 13:42 点击:8663

【实验原理】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波长。肉眼可见的彩色光称为可见光,波长范围在400-750nm,小于400nm的光线为紫外线,大于750nm的光线称为红外线。

光线通过透明溶液介质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因此光线射出溶液后光波部分减少。这种光波的吸收和透过可用于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吸光分析依据的是LambertBeer定律。

一、Lambert定律 

一束单色光通过透明溶液时,一部分的光波被吸收,被吸收光波的量与溶液厚度有一定比例关系。

I = I0e-al…………………………………………………  

式中I0为入射光强度

I为通过溶液后的光强度

l为溶液的径长

e为自然对数的底,即2.718

a为溶液的吸光率

1)式可改写为:

lnI0/I= al ……………………………………     (2)

将(2)式换算成常用对数式,即

logI0/I= 0.4343·al

K = 0.4343·a

logI0/I= Kl………………………………………(3)

此处以K为吸光率。

二、Beer定律 

以溶液中溶质浓度变化代替溶液厚度的改变,光波的吸收与溶质浓度的改变有类同的关系。即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光波被溶液吸收一部分,吸收多少与溶液中溶质浓度有一定比例关系。依据Lambert定律中同样的推导,可得出下式。

logI0/I= KC……………………………………      (4)

式中c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Lambertp定律和Beer定律合并,即(3)(4)式合并为

logI0/I= KCl…………………………………………(5)

T =I/I0  A = logI0/I

A = KCl…………………………………………………(6)

式中A为吸光度,T为透光度

(6)式为Lembert-Beer定律的物理表示式,其含义为: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后,光波被吸收一部分,吸收多少与溶液中的溶质的浓度和溶液厚度成正比。此式为吸光分析法的基本计算式。

三、721A型分光光度计仪器介绍

目前科研和临床最常用的分光光度仪器(可见光区)是721分光光度计。

721A型分光光度计采用自准式光路,单光束方法。光谱范围在360800nm。以钨丝灯泡为光源,经透镜聚光后射入单色器内,再经棱镜色散后,反射到准直镜,穿狭缝得到波长范围更窄的光波作为入射光,进入比色池透出的光波被光电管接受,产生光电流。经微电流放大器送至对数放大器,由对数放大器变换成常用对数值输出,再送至浓度调节器,数字面板表面通过切换开关分别选择微电流放大器的输出、对数放大器的常用对数输出及浓度调节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透射比(T)、光密度(A)和浓度(C)的显示。

下面分别简述仪器主要部件,并附“结构示意图”和“仪器外形图”。

 

1.光源:以12V25W卤钨灯泡为光源。

2.单色器组件:包括光缝片(园弧形的两片)、棱镜、准直镜、凸轮、波长盘、入射光与出射光调节部件等。是仪器的主要部件之一。

3.试样池(比色皿):进光婧统龉饷娼杂晒庋РAе瞥桑约跎俟獾纳⑸洌殖置嫖煌腹獾拿AА1壬蟮墓娓裎?SPAN lang=EN-US>0.5123厘米4种。

 

4.受光器:不是光电比色计的光电池而是光电管。它的阴极表面有一层对光灵敏的物质,光照射到光电管后,会发射出光电子,此光电子向阳极运动,形成光电流。光电管的灵敏度虽比光电池小,但经光电管出来的光电流可以放大,而经光电池出来的光电流不易放大,并且光电池易疲乏,故较高级的分光光度计均采用光电管作受光器。

5.检测系统:包括对数放大器,浓度调节器和数字面板显示表。


【实验准备】

一、器材

1.擦镜纸或棉花、滤纸片。

2.1厘米的比色皿,铺有滤纸的表面皿或培养皿。

3.220V交流电源,外接地线牢固。

4721A型分光光度计,配有仪器布罩。

二、试剂

1.蒸馏水或空白试剂(B)。

2.不同浓度的同种颜色透明溶液两份,用作标准液(S)及待测液(U)。

【实验操作】

1.检查721A型分光光度计的旋钮和开关,使其回复零点。

2.按要求接通电源,按下“T键”,打开暗盒盖和电源开关,指示灯亮。预热20分钟。

3.调节波长旋钮至所需波长。

4.取比色皿分别盛装BSU液,置入检测室(比色皿先用蒸馏水洗后,再用比色液润洗才能装比色液)。B液对准光路。

5.调节面板“零位细调”,使指示为00.0,即透射比“T”的零点,同时“一”号闪跃。

6.合下检测室盖.调节“光量粗、细调”电位器,使指示为100.0,须反复56两点操作达到稳定。

7.按下“A”键,指示为“.000”同时“一”闪跃,如果指示读数不是比值时,应调节“消光调零“电位器,使其达到要求。

8.拉出或推入拉杆,使US液分别置于光路读取A值,然后移动拉杆,读BA值,如为0,则前述A值有效。

9.在稳定时,重复读数一次,并按下“T”键。

10.打开检测室盖,取出比色皿,倾去比色液于水槽中,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倒置于表面皿(铺有滤纸)中。

11.关上电源开关,拔出电源插头,取出比色皿架,检查检测室内是否有液体溅出,并擦净。检测室内放入硅胶袋,合上盖,套上仪器罩。

【计算】

1.利用标准管计算测定物含量 实际测定过程中,用一已知浓度的测定物按测定管同样处理显色,读取吸光度,再根据(6)式计算,即

A1= K1C1l1              A2= K2C2l2

式中A1A2分别为已知浓度标准和未知浓度测定吸光度。

c1c2分别为已知浓度标准管和未知浓度测定管中测定物浓度。

因盛标准液和测定液的比色杯径长相同(l1=l2),故上二式可写成:

A1/K1C1= A2/K2C2……………………………………………(7)

因标准液和测定液中溶质为同一物,K值相同,即:

7)式可换算成下式:

C2=A2/A1× C1   …………………………………………(8)

因测定液和标准液在处理过程中体积相同,故(8)式可写成:

m2 =A2/A­1×m1…………………………………………(9)

式中m1m2分别表示标准液和测定液中待测物的含量。

9)式为实验操作中常用计算式。

2.利用标准曲线进行换算 先配制一系列已知不同浓度的测定物溶液,按测定管同样方法处理显色,分别读取各管吸光度,以各管吸光度为纵轴,各管溶液浓度为横轴,在方格座标纸上作图得标准曲线。以后进行测定时,就无需再作标准管,以测定管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可求得测定物的浓度。

一般认为,标准曲线范围在标准管测定物浓度的一半到二倍之间,并使吸光度在0.05-1.0范围内为宜。所作标准曲线仅供短期使用。标准曲线制作与测定管测定应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有时尽管型号相同,操作条件完全一样,因不是同一台仪器,其结果会有一定误差。

3.利用摩尔吸光率ε求测定物浓度  (6)式中K为吸光率,当浓度c1mol/L,溶液厚度L1cm时,则称为摩尔吸光率,以ε表示,此时ε与A相等。

实际应用中测定物常以g/ml作浓度单位。已知ε情况下,读取测定液径长为1cm时的吸光度,根据下式可求出测定液的物质浓度。C = A/ε

此计算式常用于紫外吸收法,如蛋白质溶液含量测定,因蛋白质在波长280nm下具有最大吸收峰,利用已知蛋白质在波长280nm时的克分子吸光率,再读取待测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即可算出待测蛋白质的浓度,无需显色,操作简便。

【注意事项】

1.仪器须安放在稳固的工作台上,不能随意搬动。严防震动,潮湿和强光直射。

2.盛装比色液时,约达比色皿2/3体积,不宜过多或过少。若不慎使溶液流至比色皿外面须用棉花或拭镜纸擦干,才能放入比色架。拉比色杆时要轻,以防溶液溅出,腐蚀机械。

3.千万不可用手或滤纸等物摩擦比色皿的透光面。

4.比色皿用后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干净,若不能洗净,用5%中性皂溶液或洗衣粉溶液浸泡,也可用新鲜配制的重铬酸钾洗液短时间浸泡,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倒置晾干。

5.每套分光光度计上的比色皿和比色皿架不得随意更换。

6.试管或试剂不得放置于仪器上,以防试剂溅出腐蚀机壳。

7.如果试剂溅在仪器上,应立即用棉花或纱布擦干。

8.测定溶液浓度的光密度值宜在0.10.7之间最符合光吸收定律,线性好,读数误差较小。如光密度超过0.11.0范围,可调节比色液浓度,适当稀释或加浓,再进行比色。

9.合上检测室盖连续工作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光电管疲乏。每次读完比色架内的一组读数后,立即打开检测室盖。

10.仪器连续使用不应超过2小时,必要时间歇半小时再用。

11.测定未知液时,先作该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再选择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12.721分光光度计的放大器暗盒及单色器箱处放有两个硅胶筒,检测室内放硅胶袋,应经常检查,发现硅胶变色,应更换新硅胶或烘干再用。

13.仪器较长时间不使用,应定期通电、预热。

14.仪器用完之后,须拔去电源,套上仪器罩。

 

(来源: 互联网 )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http://www.labbase.net,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