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Logo

热门词:生物显微镜 水质分析仪 微波消解 荧光定量PCR 电化学工作站 生物安全柜

现在位置首页>技术资料首页>行业动态>展会及会议>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

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

中国化学会2009年11月3日 18:08 点击:1933

由中国化学会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于10月30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在大会开幕式之后,大会报告如期举办,报告内容就分析化学的一些宏观问题以及一些技术方面的新成就、新进展进行了交流。大会报告如下:

  中国科学院汪尔康院士:探讨分子识别和特异性-亲和性及特异性评判药物筛选

 

  分子识别和结合对于决定生物分子功能结构其积极重要的作用。理解和掌握亲和性和特异性是当今挑战的课题。这不但可以揭示生物分子的结合原理,而且对药物和生物传感器的设计有直接应用。

  汪尔康院士在报告中表示,探讨分子识别的特异性和亲和性,首先要定义一个新的变量,即本征特异性比值(ISR),描述区别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自然态和类自然态的能力差异。通过分子模拟法,可以得到相关的能谱和对于每个小分子的不同ISR值。从两维角度交叉评价搜索数据库中的小分子有助于特异性小分子的发现。并把ISR(本征特异性比值)应用到拥有竞争性受体的体系中(COXs蛋白),以COXs为研究体系来进一步阐明了ISR的相关意义和应用。从理论上讲,ISR概念同样能应用到CADD的各个领域。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工作中,采用亲和性和本征特异性评价更据有意义。

  中国科学院俞汝勤院士:分析化学当前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

 

  分析化学的当前趋势史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从国家发展和公众关注度来看,涉及人们生或质量与生活水平的研究应放在突出位置,为生命科学服务并与之结合,仍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的二级学科,应从整体上全面发展。各种方法、仪器与策略,应均衡发展,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应得到重视。色谱学、波普学、传感器和化学计量作为分析化学的“四大支柱”,色谱学与传感器在我国发展势头较好,波普学的发展还不太均衡,化学计量学在我国虽然得到一些发展,但离分析化学面临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此外,分析化学作为解决实施问题的学科,应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发展。分析化学在诸多相关跨学科综合研究中,常会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努力面向国家需求的重大课题研究中多做贡献,从而推动分析化学向前发展。

  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色谱进展

 

  色谱学已发展成为分析化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要求,带动了色谱学科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的分离模式不断出现,成为分析化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

  张玉奎院士在他的报告中对柱填料、基于整体材料的新型柱模式、多维色谱、等方面的研究或技术应用进展做了简要介绍。张玉奎院士表示,“高效、高分辨、高通量、高灵敏度”是色谱发展的要求,“新型分离材料、新型柱模式、多为多模式分离技术、多种联用技术、新仪器”等方面技术的进步是色谱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光源在生命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标志,同步辐射装置是一种先进的高端大科学研究设施。作为独特的宽光谱高亮度光源,同步射光源提供了其他光源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国建成的大科学(上海光源),标志着我国在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大科学实验装置方面具备了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和集成与创新能力。

  陈洪渊院士重点介绍了同步辐射光源在生命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并以上海光源为例介绍了同步辐射装置的发展和应用状况,旨在唤起和推动我国分析化学家的高度重视,充分利用这一大型装置,将生命分析化学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董绍俊研究员:水体毒性检测的一种新途径

 

  我国作为贫水国之一,同时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毒性”作为一项综合生物学指标,在环境监测及检测中起到全面衡量污染物对生物体危害的重要作用。早期的毒性检测采用生物体作为受试对象,试验周期长、技术复杂;近期的Microtox法虽然已获国际认可,但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局限。

  基于此,董绍俊院士课题组提出要建立一种具有广谱性的、水体总毒性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原位培养微生物膜反应器可对水源毒物作出更灵敏、快速响应的原理,并结合新的反应器分析信号的微量方法进行工作。该系统适用于长期在线毒性检测,并实现现场的毒性灵敏检测、快速检测,提供水体毒性的真实信息。

  董绍俊院士课题组对以上的设计以提供了可靠基础:以地表水、生活污水为目标水体,进行了原位培养微生物膜实验;以大肠杆菌为受体生物体,详细研究了时间对于人工媒介体的毒性检测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该体系毒性测试一般在60分钟即可达到平衡,确实有效的缩短了检测时间,进一步结合生物反应器实验,有望完成具有广谱性的、快速现场毒性检测,并能及时反馈重要的毒物学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梁文平研究员:科学基金与化学基础研究

 

  梁文平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化学基础研究现状:中国国际论文20.8万篇(2007年),占世界第二位,其中,化学占13.93%。我国化学学科产出力与影响力明显上升,从1997年的世界第十七位到2006年已上升到世界第三位。

  此外,他还介绍了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SCI论文总体的产出与引用情况,他认为我国科学论文产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不懈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导思想。就科研人员比较关注的内地及香港学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Advanced Materials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的情况,梁主任也进行了介绍。他指出,青年学者是这些高水平论文产出的主体,而且其中很多学者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

  最后,梁文平指出,在化学领域,值得关注的是欧洲化学界提出的可持续化学的理念。提出可持续化学的欧洲技术平台的最初目的是帮助和推动欧洲化学、化工和工业生物技术的持续发展,促进欧洲化学和化工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包括4项战略,一是为欧洲提供创新的动力,提供原材料,提供衣物、药品、能源等领域创新的源泉;二是作为支撑知识经济社会新技术的核心,化学是纳米科技、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的核心;三是为可持续发展投资,让产品改进和加工过程更具生态效应,使资源使用最佳化,对环境影响最小化;四是保护和发展就业市场、专业人才和生活质量。

  国家科技部条件财务司郑健博士:方法创新与仪器自主创新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尤其是高端科学仪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严重影响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的实施。强化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能力,从源头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科技工作由追踪模仿向引领发展转变的策略,势在必行。

  促进仪器自主创新,需要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1)进行创新方法研究、(2)建立应用示范(3)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4)加强基地建设、(5)各部门的多元投入、(6)好的政策环境、(7)良好的文化氛围、(8)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大学邵元华教授:软界面上分析相互作用与成像分析

 

  邵元华教授首先介绍了软界面电分析化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1、界面结构未知;2、可供选择作为有机相的有机溶剂数目有限;3、没有很好的获取转移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手段;4、iR及充电电流较常规化学更加严重。

  通过对软界面上分析相互作用与成像分析研究,邵元华得出结论并发表了自己的展望:1、软界面电化学是一个较新的领域;2、其研究重点仍然是发展新的方法与技术;3、在液/液界面上所发展的方法与激活素可用于液/膜界面及单细胞检测;4、需要联立连用技术平台。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张新荣教授:化学发光阵列传感器的研究

 

  阵列传感器是传感器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它集成了单个传感器的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动物的嗅觉器官。

  张新荣课题组利用纳米材料表面的化学发光机理提出了阵列传感器的新模式,以纳米材料表面为反应基础,以化学发光为检测信号,用于分子识别及纳米催化剂的快速、高通量筛选。这种阵列传感器与传统的光化学传感器相比,最大特点是,可选的传感材料广泛,可以从多个方面提供丰富的分子结构的信息用于分子识别。它不需要外部光源,通过化学反应自身提供的能量产生检测所需的光信号,因而从根本上简化了传感器的结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易于集成化和微型化。这一结果也为化学发光分析体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糖蛋白的分离分析和结构鉴定

 

  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糖基化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作为蛋白质组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糖蛋白质组学是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质谱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灵敏度的多级质谱分析已成为现实。这些仪器的发展促进了对糖基化位点和糖链结构的深入分析。

  杨芃原教授基于高分辨率、高精度、高灵敏度及良好表现力的多级质谱技术,探索了糖蛋白质谱分离分析的技术流程。通过对糖蛋白分离的各个步骤、酶的选择及条件、提肽液的组成、基质的组成、点样方法进行了优化,形成了简单易行、无需糖肽富集标记的糖蛋白溶液酶解-质谱分析和胶上分离酶解-质谱分析的技术路线,为实际样品体系中糖蛋白的结构解析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武汉大学庞代文教授:活细胞合成量子点等生物纳米标记材料一种“时空耦合”合成新策略

 

  庞代文教授在报告中表示,利用活酵母细胞作为反应器,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成功地合成出尺寸可控、闪闪发光的CdSe量子点。Na2SeO3的代谢以及CdCl2的解毒过程是酵母细胞内固有的生化反应途径,而这两个原本不相关的生理过程正好可以提供合成CdSe量子点所必需的合适价态的原料,当‘迫使’它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就有可能得到我们所期待的产物。

  通常采用生物的方法合成纳米材料时,主要是简单地利用某种生物模板或者生物本身的某一条代谢途径来做,而该研究在利用生物学方法和体系解决化学领域问题上取得了突破。

  新方法整个反应过程是在30℃下进行的,避免了所有易燃、易爆、有毒的有机试剂,并且CdSe是在活的酵母细胞内得到的,这说明这种方法对于细胞的毒性相对较小,生物相容性较好。此外,还能实现对合成产物的性能控制。

  大会报告结束后,为庆祝“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的胜利召开,欢迎大家的到来,大会承办方扬州大学与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盛大的招待晚宴。

 

安捷伦欢迎晚宴现场

 

扬州大学校领导共同祝酒

 

(来源: 中国化学会 )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http://www.labbase.net,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