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信息系统(RIS)

放射科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英文缩写RIS,是医院重要的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之一,它与PACS系统共同构成医学影像学的信息化环境。放射科信息系统是基于医院影像科室工作流程的任务执行过程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医学影像学检验工作流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管理和医学图文信息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远程医疗

现在的放射科

在现阶段,我国仍有很多医院的放射科是采用手工管理的,即使有信息系统存在,也只是针对人、财、物的内科室管理。具体来说,目前国内放射科的工作流程是从各个临床科室传来的检查预约单,手工分配给医疗设备,检查结果也是在较大的医院内,放射科不得不手工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和患者的检查情况,以便及时地分配检查任务,这就是对检查任务的手工管理。同时,我国的病例仍大多采用纸质病例,有条件的医院也仅限于将病历的首页和部分所谓的电子病历信息录入电脑,可以达到对一些基本病历信息的简单加工处理和检索。

现在放射科的缺陷

第一,它的效率低,手工受理的预约申请速度慢,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第二,检查任务的分配通过手工进行,无法科学的分配检查任务,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第三,患者的生存期较长,随访与病史非常重要,手工和账本式的记录方式无法满足信息的完整性和快速检索的要求。第四,放射科作为独立科室,自身也有经济核算指标,有很多检查数据需要及时汇总和统计,手工流程在这方面也存在很大缺陷。第五,无法和以前已经在医院普遍安装的PACS和HIS配套,使得放射科成为现代医院的“信息孤岛”。

RIS的发展史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认识到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地位,并着手研究该系统中涉及的大容量影像存储、图像质量、图像传输速度以及影像通信和存储格式的标准等关键技术美国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医疗机构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给予了极大地关注,许多医院开始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医院信息系统。就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而言,大多数属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主要针对医院人员和财务管理,而针对放射科工作流管理的RIS却发展相对迟缓。

RIS的核心

RIS的核心是网络上的数据共享。RIS运行于局域网上,由服务器及若干个工作站连接而成的,网络拓扑结构为星形总线拓扑结构,传输协议遵循网络传输协议标准TCP/IP。网络主干宽带为1G,网络采用ATM宽带多媒体异步通讯网。网管服务器管理者整个网络的资源及维护系统安全,对远程登录访问用户进行验证并连接管理服务。网管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可配置Windows2000/Unix,P4以上的CPU,256MB内存,400G硬盘,10、100M自适应网卡,1000W和0.5AH的不间断电源

RIS的功能

1 预约模块

(1)登记:患者信息可直接录入,通过姓名等从RIS数据库中调用,或从HIS数据库中调用;检查信息可直接录入或从HIS数据库中调用,亦可考虑应用模板;临床信息可直接录入或从HIS数据库中调用。急诊患者的个人信息可以暂缓录入。

(2)复诊检索:对于复诊患者,按影像设备、检查项目、检查医师、患者来源进行检索。

2 检查模块

(1)检查任务生成:在Worklist任务列表中预分配检查任务,标记为预约任务。并按照影像设备、检查项目、检查医师、患者来源、预约时段单位等表项对检查任务进行设置。

(2)检查任务传递:通过MWL服务,将设备申请的检查任务传递给设备。

(3)检查状态监控:直观显示候诊状态,跟踪检查情况。

(4)检查状态变化:按照检查状态,改变患者相应的属性。

(5)异常处理:可适当调整,追加、修正、取消检查安排,优先权机制允许特殊患者插入。

3 报告模块

(1)报告模块:常用医学模板功能,方便撰写报告。

(2)患者文字信息导入:患者信息、检查名称、检查方法、临床信息、印象、影像表现、诊断等信息分类引入或录入患者图像信息,导入报告中的图相框提取图像。

4 查询模块

(1)分类查询:可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检查设备、检查项目、检查部位、检查医师、临床医师、临床科室、主治医师、诊断名称、代码分类检索或组合查询。

(2)打印功能:可打印检索结果和相关详细信息。

5 统计模块

(1)分类统计:可以按照不同的统计图表显示设备使用频率、检查内容频率、检查部位频率、医师诊断频率、分组频率、诊断内容数、日均检查次数等。

(2)用户定义统计:医院科室自定义统计方式和内容。

(3)打印功能:可打印结果和相关详细信息。

6 管理模块

(1)系统管理:主要是系统环境设定、新增设备设定和RIS、PACS接口的设定。

(2)用户管理:对用户实行多种权限管理。

(3)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维护、检索机制的设定、资料库的备份和复原。